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七章蜀城

    万俟阳想到这里,从唐代到宋代,以至于最后元代取代了大宋朝庭这一历史进程,在四川各个地方都发生了很多次战争。元朝灭宋前,由于蜀中承平日久,长期无警,所以成都城池防务根本无人过问。以至当蒙古军即将深入蜀境时,川西平原的防务之松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号称成都“外蔽”的绵州(今绵阳市),长期城池不修,“颓墉坏堑,若有若无,三尺之童牧可挑达而逾”。号称“东西之冲”的怀安军(今金堂县怀口),防御工事也不复修葺,“岁月既久,渐以颓塌”,“人皆可逾”。号称“西南大都会”、四川制置司驻节的成都城,原本无险可守,城防部署淡薄,在端平三年(1236)蒙古兵临城下之时,城内所管之军,总数不过七百。其城郭楼堞设置形同虚设,由此可见一斑。

    宋元战争中,成都城是蒙古军最先攻取的目标,早就被焚毁一空。虽然南宋四川制置使陈隆之曾经于淳祐元年(1241)春,在成都、汉州(今德阳广汉市)旧城的基础上,“复立其城”,但很快又遭破陷。鉴于在蒙古铁骑的冲击面前,川西平原无险可守,南宋不得不放弃包括成都在内的平原郡邑,设在成都的军政机构也相继搬迁到金堂云顶山上筑城拒守。在成都城被宋军放弃十余年后,蒙古军于1257年进驻成都平原,重兴修葺宋军废弃的成都城的“楼堞隍堑”,由此奠定了元一代蒙古统治成都的城防基础。其后,驻守嘉定(今乐山市)的宋军溯泯江而上,奔袭成都,曾经抵达东郊沙坎(今沙河堡),攻入成都外城,元军失备,退保子城。可见当时处在军事拉锯之中的成都,蒙古人也是无暇修筑城隍的。洪武四年(1371)六月,大夏政权覆灭。七月,曹国公李文忠奉明太祖之令入蜀,抚绥军民,修筑成都新城。十月,平定川蜀各地,“筑成都新城”,并派兵驻守“诸郡要害”。由李文忠等新筑的“成都新城”,即明代成都府城,“成都府城,与省会同”,故亦称省会。由于成都府城历经宋、元、明夏战乱,城垣官署早已倒塌焚毁,到了明朝一统天下,已经到了重新修筑的时候了。从明初洪武年间增筑成都大城开始,成都城曾经历过多次浚修:洪武二十二年(1389)蓝玉在成都练兵时,曾“复督修城池”。宣德三年(1428年)都督陈怀“复浚池隍,至今赖焉。”嘉靖二十二年(1541),“奏准包砌以石,设四门如砖城制”。其中,以都指挥赵清“甃以砖石”、都督陈怀复浚城隍这一次最为关键,“至今赖焉”。【注:引自《明代成都城郭营造与城市布局》陈世松】

    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与此相适应,城市形态、功能上日渐完善,城市的社会生活不断丰富起来。正是这些因素的互相影响,使得这一时期成都的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古代城池是封建中央集权政治间架性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皇权对地方统治的象征,体现着行政等级设置与礼仪规制。明代城池的规模与等级都有较为严格的制度规定。从一开始成都城就是按照省会城市和四川第一府城来设计营造的。

    我国古代城池的建造方法,均以土为主,采用夯土修筑城墙,也用夯土版筑的方法进行施工。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