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 仙墨奇缘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以井为镜 正君行

第一百五十九章 以井为镜 正君行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最快更新仙墨奇缘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冻雨却下得人烦。从昨日午时到今日午时,冻雨像故意与龙生城的人们较上了劲,淅沥淅沥地下了一日一夜,屋檐上的水滴滴嗒嗒滴了一日一夜。早上起来屋檐上,挂着无数冰棱,就像一支支刺向地下的冰剑。

    龙生城建设工地的人们,轮班奋战。人们的衣裳打湿了又换,换了又打湿。数万人却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为墨公子尽快将龙生城建好,使墨大善人早日战胜尸毒,为华夏国多做好事大事。

    雨过天晴,天空瓦蓝瓦蓝的,如水洗一般。气温渐渐回升,缕缕轻风拂过,人们心情特别舒畅,一日一夜的春雨落个不停,龙生城的进度由于皇城上千亲卫的加入反而加快了不少。特别是护城墙的进度,有大幅提升,剩下一半的城墙的石料还差三分之一了,再苦干两日就会将这旷世工程完成,皇城又会有多少人,会受益啊!

    面对一日一夜的冻雨,数万人没有一人动摇,都咬牙挺过来了。老天爷对皇城的人们考验结束了,龙生城的工程进展顺利,龙凤仪小姐心上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终于可以缓一口气。感谢墨生赢下的王府米行和杏花村酒坊,在龙生城的建设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有王府大米行每日上千斤的大米和数百袋面粉,上万斤山药蛋。龙生城干活的人们是挺不过来的,特别是下了这一日一夜的冻雨,没有王府大米行的美酒暖身,人们是熬不过来的。龙凤仪小姐到龙王庙给龙王爷上了三柱香,为墨生祝福,为龙生城的顺利建设祝福,为皇城所有的穷苦人祈祷,今年过上好年景。

    说起王府大街,它的根就在于这眼水井。此井是皇城少有的甜水井。天大旱时,全皇城二千多个水井枯竭,而王府这眼水井却清澈如故,永不枯竭,王府井就成了人们的活命井,全皇城的人都排着队到这里来挑水。正因为如此,王府大街这眼井很出名,成了王府大街的一张名片。

    两千多年前在此街上修建了十王府,人们称呼它为王府街,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逐渐成了皇城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王府大街变得重要起来,皇城主在这里还设了一个官厅,便于对王府大街的管理。

    王府大街鳞次栉比,到处富丽堂皇,而又流光溢彩,彰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王府大街是皇城最耀眼的一个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皇城大街是皇城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华夏国最灿烂的商业文化,凝聚着华夏国数百年来商人的心血和智慧,一直满足着皇城人不断增长的商品文化和物质增长的需求。王府大街上有非常多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店名,还有许多流传已久的故事。

    王府井就是其中之一。传说本来这眼井水是在露天之外,供大家自由取水,特别是供王府大街的人取水。因为刘家祖上眼红一墙之隔的魏家,取井水创造出了皇城脍炙人口的中华老字号餐饮店------聚福楼,赚得盆满钵满,就起了歹心,想方设法,将王府井占为已有。

    魏家的“聚福楼”,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发扬光大,其宫庭素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名荤实素,形同质异,风味独特。【礼记】说:“夫礼之初,始之于饮食”。饮食文化是华夏国的文化的组成部分,王府大街的“聚福楼”是皇城饮食行业的第一楼。老少适宜,顾客盈门,前来就餐的人,排成长龙,甚至排到了王府大街上,魏家日进斗金。

    魏家成天忙着做生意,没有防着刘家要使坏,打起了王府井的主意,想断了魏家的财路。刘家人了解过“聚福楼”的美味,多半靠王府井水质好,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来。只要将水源给断了,魏家生意就会一落千丈,阴谋就会得逞。

    刘家就用墙砖将临街的水井,封在了自己院内,呈了一家独享。原本公用的王府井成了刘家私人之物,魏家岂肯罢休,因此与魏家纠纷不断,长达数十年之久。魏刘两家就成了世仇,王府井就成了他们解不开的死结。

    不知过了多少年,皇城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全城人都没有水吃,而这眼水井却甘甜如故。王府井就是救命井,来挑水的人排成长龙。在天灾面前,刘家终于良心发现,下令撤除院墙,供全皇城的人自由取水,度过百年难遇的大干旱,从此没有封过,王府井都是大家的。不过,刘老祖接手后,将此水井用来酿制皇城名酒------杏花村酒,生意火爆,居全城白酒消量第一。为了成为皇城第四大侯门,刘老祖为了增加竞争力,又将这眼甘甜的老井封在了刘家院内。

    如今的刘家势大,魏老板一个生意人拿刘家,这样的大侯门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不料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家看中了魏老板的“聚福楼”,想占为已有。

    直到墨生与刘家五百万块银元的惊天一赌,战而胜之。这口老井从此易主,归入墨生名下。龙凤仪小姐下令将封砌的石墙打下,以井为镜,可以正人,特取名为皇城井。欢迎全皇城的人到此取水,并立碑记之,得到了全城人的好评。

    古井是与皇城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井水的好劣,对人们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吃了数年苦咸水的人们,又可以吃上清甜的皇城井水,心里乐开了花。呼朋引伴到王府大街上来取水,从此能吃上香甜的膳食了,今后的好日子就好过了。

    凤仪小姐是有远见之人,知道皇城井,对皇城人的作用。慷慨地将皇城井让出来,就得到了皇城人的爱戴:“龙凤仪小姐,真是好人啊,我们家就不用吃苦咸水了,用皇城井的水煮的饭就是香,倍儿好吃。”

    凤仪小姐将王府井,改成皇城井,这不是只改一个名字,那样简单,而是将皇城的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就是表明皇城井是皇城人的,不是哪一家人的。从此皇城的人,都能自由地到皇城井来取水,墨家不会阻拦。正因为凤仪小姐处处为人们着想,皇城的人们才会投桃报李,面对冻雨都不退缩,修建龙生城更卖力,坚持了一日一夜才没有耽误工程。

    数万人,这一日一夜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滋味。冰冷的冻雨,使地面坚硬如铁,湿滑如镜。人们的手冻开裂,脚磨起泡,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

    皇城井解除封后,人们可以自由取水啦!王府大街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络绎不绝,都到皇城井来取水:“杨大爷,你老这么大年纪跑这么远,还到皇城井来取水,不嫌累啊!”

    杨大爷不顾年老体弱,跑到皇城井来取水,就是想尝尝,皇城井的甜水,死了不留遗憾。好心的刘大婶,善意地劝说。担心杨大爷身体吃不消,想主动帮杨大爷取水。

    杨大爷捋着银须,开心地说:“她婶子,老汉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还能喝上几日,皇城井的甘甜水啊!墨公子好人啊!为皇城做了多少善事!苍天保佑啊,好人有好报,祝福墨公子早日炼化尸毒,平平安安地活着。”

    杨大爷活了九十九,第一次遇见墨生这样的人。将天下穷苦人当成亲人,处处为穷人着想。杨老汉逢人便讲,一张老脸乐开了花,墨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三十出头穿着朴素的张大嫂,对齐肩高的小花,关切地问:“小花啊,你怎么用一个水罐来取水呀?你父母呢?”

    小花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扎着两条羊角辫,在皇城井边排队取水。一个小女孩这么小,就懂得帮大人干活,虽然一罐水不多,但是心意却是难能可贵的。张大嫂赶紧上前,爱怜地摸摸小花的头发,替小花将背蒌放下来。

    小花用小手捋捋乱了的头发,耐心地给众人解释:“不是我家用的水,是帮隔壁的阿婆家背的,阿婆病了想吃一顿用皇城井水煮的粥,尝尝久违的香甜滋味。”

    小女孩用好听的童音讲了一个辛酸,但是又挺感人的故事。皇城的人们就是这样,像亲人一样互帮互助,小花这样小,就懂得帮助人,大家给小花竖起了大拇指。

    李大哥大声身众人说:“大家让一让,让这位叫小花的小女孩先打水,她是为她邻家生病的阿婆取的,多好的小女孩呀!心肠有多好啊!长大了就像凤仪小姐一样有出息。”

    人们自动让出了一条路,李大哥主动给小女孩小花打满水,并送了她一程。小花笑嘻嘻给人们躹了一躬,蹦蹦跳跳地离去,这就是皇城善良的人们,是华夏国人的真实写照。

    井品即人品说得多好,说出了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皇城井啊,从古至今,用她甘甜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皇城人,她从来不向人们奢求什么?都是默默地将自己甘甜的井水,无私奉献给皇城的人们。从皇城井的身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应刻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墨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龙凤仪小姐从王府米行,每日从米行里运走:一千斤五百斤大米,数百袋面粉,一万斤山药蛋。为数万人的龙生城建设者,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人们才能吃饱了肚子,喝上了热腾腾的稀粥。大家才能咬紧牙关,奋战一日一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设龙生城的工程。王府米行功不可没,成了皇城的人们与天斗的坚强后盾。

    墨生都没有想到,从刘家赌来的王府大米行,在关键时刻帮了凤仪小姐的大忙。这就是墨生多行善事的回报,如果刘家不仗势欺人想强占济生堂,就不会失掉王府大米行。如果刘家要用王府大米行要挟,凤仪小姐真没有丝毫办法。

    难道这又是天意?危机即转机,是上苍冥冥之中,对墨生的考虑,又是给墨生莫大的机缘。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