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 石道 > 第二百五十五集 英石出处

第二百五十五集 英石出处

推荐阅读: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最快更新石道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当代赏石色彩的鲜丽光彩,与当代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以及高调张扬的外向型性格特征相映成趣。

    德国心理学家鲁米艾尔曾经研究表明,一个人所偏好的颜色常常代表其性格和感情的色彩,一个人对服装颜色和服饰的偏好上,往往可以推测其心理。

    衣饰如此,赏石也是如此。

    不过,或许有人会问,为何当代还有不少古典赏石的拥趸者?其实,这是一种文人情怀使然。

    虽然当下传统意义的文人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传统文人悠闲优雅生活的态度和环境,却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的视线。

    也正是因为当代生活节奏的快捷和多变,使得不少人产生了怀古的情绪,向往那种桃花源般的慢生活。

    古典赏石,也成为了我们如晤古人、如对千秋的一种寄托和象征物。

    当代赏石被称为是一种发现的艺术,其实更像是一种带有趣味性的艺术审美,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状形像物。

    比如,此次得云轩金奖作品中的戈壁石,一律是象形石,包括“得道”(佛)、“盛世祥和”(石狮子)、“黄金甲”(螃蟹)、“金鸡报晓”、“金蟾万贯”、“西游记”、“玉兔”、“慈母如佛”、“阿福”、“献寿”(猴)等,当然,这些象形石不但讨人喜爱,也有其形成难度。

    相比之下,古典赏石更像是一种带有思辨性的观念艺术,它更多地赋有某种象征意味,古人在欣赏奇石的时候,似乎并不特别关注其像什么,而是从质感、造型、结构之中寻找那种感动自己的东西,更多关注其是否具有特别意味和想象空间,这往往是似与不似之间的东西,从古代名石的题名就可以一窥端倪,比如“江南三大名石”之瑞云峰、玉玲珑、皱云峰。

    此次清晖园英石展的几方重要作品,包括标志石“隐机”,金奖作品“文心雕龙”、“秀色玲珑”、“气润千秋”等,莫不如此。

    总体来说,赏石一端,古人重意味,今人玩象形,这既与不同石种的表现力有关,也与时空的变迁有关,更与赏玩者的人文情怀有关。

    有意思的是,绘画艺术,大致是从具象向抽象发展,而赏石艺术,却是从抽象向具象发展,两者可谓南辕北辙,泾渭分明。

    余大师一口气说完,端起一杯茶润润嗓子,并不急于说下去。

    现在,九龙已经对灵璧石、太湖石,昆石有所了解,余大师刚才谈起了清晖园英石展,而且摆明广东英德的英石才是正宗的,那么,英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请余大师详谈。

    余大师介绍,英石属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主产于广东北江中游的英德山间。该地岩溶地貌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兼之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易于崩落山谷中,经酸性土壤腐蚀后,呈现嵌空玲珑之态,英石本色为白色,因为风化及富含杂质(如金属矿物铜、铁等)而出现多色泽,有黑色、青灰、灰黑、浅绿等色,常见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石质坚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石质大多枯涩,以略带清润者为贵。

    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宛转。

    石表褶皱深密,是山石中“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形状,精巧多姿。

    石体一般正反面区别较明显,正面凹凸多变,背面平坦无奇。

    英石种类多,其种类分为阳石和阴石两大类。

    阳石裸露地面,长期风化,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扣之声脆,分为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和雨点石,是瘦和皱的典型,适宜制作假山和盆景;

    阴石深埋地下,风化不足,质地松润,色泽青黛,有的间有白纹,形体漏透,造型雄奇,扣之声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适宜独立成景。

    英石主产区为英德望埠镇的英山,山上、山沟、水中均有,这是英石的宗源。

    此外,英东的青塘、白沙、大镇等镇,英中的沙口、云岭、波罗、九龙、明迳、岩背、西牛等镇均出产英石。

    还有人把清远、阳山等地类似的观赏石也划入英石的范畴。

    英石的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介绍了英石出产于英州的含光、真阳两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将灵壁、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

    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描述“锦溪”“灵泉”(注:沙口镇清溪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灵泉”二字)“乃出石处”,有几户人家专以取石为生,并认定“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下材”。

    明朝计成所著《园冶》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

    清朝陈吴子所著《花镜》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提出了“大英石”和“小英石”两个概念,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五羊城”垒为假山,“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

    古代赏石中,英石与灵璧石堪称“双璧”,宋代鉴赏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罗列文房器玩雅好时,在“怪石辨”排名中,灵璧石第一,英石第二;明代鉴赏家文震亨在《长物志》“品石”篇中,沿袭了赵希鹄的观点,也是灵璧石第一,英石第二,并首次明确指出:“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其他石种,则排名不分先后。

    这不但是因为两者成分相同,色彩相似,硬度相仿,结构相近,而且两者均具备发声特性而受到推崇,并且成为了古代(古典)赏石的标志性石种,自宋以来一直被有品位的收藏家视为理想的藏石,古代传世的供石之中,最多的就是灵璧石和英石。

    丁文父编的《御苑赏石》一书,收入故宫御花园中最早是元代的置石,其中就有两方英石,英石甚至在御花园中的数量超过其他石种。

    事实上,古石之中有许多灵璧石和英石极易混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