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 建文天下 > 第五十八节 议海禁

第五十八节 议海禁

作者:孤独的远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最快更新建文天下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白家很守信,第二天就通知冷冰峰,王先生可以来提款了。王度接到消息后大喜,立刻派人把银子提回来,一共四万四千两,看到这些钱,王度都有些手抖的感觉。他以前是山东监察御史,正六品,现在是太子伴读,俸禄却没变,都是月俸十石,相当于白银二两五钱,也就是年俸二十五两,这些钱得他赚一千七百六十年,恐怕得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才能赚到吧。想到这里,他不由的有些愤恨那些富商,这些人一掷千金买些玻璃、镜子,但自己寒窗苦读,贵为朝廷命官、太子伴读,才赚这么一点钱。同时也有点感慨皇太孙点石成金,这么容易就赚到这么多。

    詹事院,下午。

    朱允炆看着四大马车银子,也有些发呆,听到四万四千两银子和看到四万四千两银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想了想就让拉到库房里去,围观的人不由得发出一声哀叹。明朝的官员都很穷,开国时吏治大多清明,洪武朝更有过之,这么多银子即使拿不到,看看也好啊。

    朱允炆叫上王度到书房,问了问具体的情况,白家人非常识趣,宴会全程,冷冰峰都有参与,所以描述的很详细。等王度描述完了之后,朱允炆觉得很有意思,让清倌人负责招待,用黑盒子吸引注意,然后用美女主持拍卖,整个过程设计的别有匠心,并且对清倌人承诺兑现及时,对自己这边也及时结算,整个过程滴水不漏。当知道是白家大小姐白芳蕤设计的,朱允炆不由得微微一笑。

    “子中,孤有几个想法,说出来,让你参详一下。”

    “殿下请说。”

    “首先,以后白家的分成比例多给他们半成。再有就是另外派四个护卫到白家,归冷冰峰统领,保护白家安全。还有以后银子不要拉到这里来,先放到白家,太惹眼了。”

    “殿下,分成为什么要提高呢?臣觉得两成已经不少了。”

    “子中,你有所不知,玻璃不会价格一直这么高,白家获利想要增加,必须增加出货量,需要更多的人手,另外京师的市场会很快饱和,白家需要卖到外地去,那时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手,甚至要增加保卫人员,这都是花销啊。子中,给对方留有余地,事情才能做得长远啊。”

    “殿下英明,臣明白了。”王度恍然大悟,他本是极聪明之人,只是觉得白家有些不劳而获,所以才有些不平罢了。

    安排好事情,朱允炆来到了乾清宫,对朱元璋说了这次卖玻璃的事情,朱元璋笑而不语,其实这些事情他都知道,只是看朱允炆的表现而已。当听到将分成提高半成,老朱也有些不愿意,朱允炆好说歹说才让老朱答应下来。最后,朱允炆抛出一个重磅炮弹,道“皇爷爷,这次获利四万四千两,允炆打算入宫两万四千两,孝顺给皇爷爷,剩下的允炆打算拨到武学、护军和两个学院,提高军队的训练质量,提高工学院、农学院的技术,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玻璃出来,那样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了。”

    老皇帝龙颜大悦,道“允炆,有心了,不错,朕同意了,不过你要好好掌管这笔钱,不能让贪官污吏贪了去啊。”

    “允炆明白,允炆打算让铁铉掌管此事。”

    “恩,不错,这个人好。”

    朱允炆回到端本宫,让刘振派人将两万四千两银子送入宫,剩下的留在詹事院,并派人通知铁铉,让他负责这笔钱的花销,账本要明晰。

    白老爷子回家后,发现家里多了四个护卫,明白了原因之后,更加高兴。这说明那边的人已经认可了白家,而且很有分寸,而且多给了半成的份子,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由得更有信心合作了。

    手里有了钱之后,朱允炆就下令王全开始研究水力锻造机、高炉炼钢铁、火药提纯和化学肥料等,这些在他的前世大都清楚,所以对王全做了简单的指导,王全如听天书,如获至宝的回去忙去了。

    批阅奏折对朱允炆来说,是个学习的过程,所以他也乐在其中。隔十天半月就会去武学、护军以及两个学院看看,在他的大力投入下,水力锻造机已经生产出来了,其实这个很简单,就是一层窗户纸,中国汉朝就有了水车,水利锻造相对于水车来说,并没有复杂多少。现在工学院已经开始在锻造铠甲、火药提纯、研磨上开始了实验。

    这天,在批阅奏折时,朱允炆突然发现一个事情,就召见了五军都督府的徐辉祖、常升以及兵部尚书茹瑺。徐辉祖和常升刚刚在外地练兵备倭回来,而倭寇的现状是朱允炆迫切想知道的,所以就召相关人员前来。

    待大家到齐了,朱允炆首先问五军都督府现在海边卫所的情况,徐辉祖首先出列道“殿下容禀,倭寇主要成员是日本浪人、武士、海商和张士诚、方国珍余部以及沿海地方部分亡命之徒,他们结伙入盗,遂成倭寇。东南为财富重地,且京师濒临长江和大海,所以备倭乃重中之重,目前备倭策略主要采取方国珍之子方鸣谦的策略沿海建立卫所,海上用哨船预警,卫所选址和布置主要以信国公汤和为主,至目前,我大明在沿海和长江两岸共建有54卫、99所、353巡检司、997烽堠,军队总数为40余万,舰船1000余艘。另外为了防止海盗入寇,皇上颁布圣旨,仿北方对付蒙古的策略,进行禁海,要求有二禁止百姓造船出海,禁止民间贸易。”

    “那目前倭寇情况如何?”

    茹瑺出列道“殿下,倭寇本起自日本列岛,自大明立国以来,为剿灭倭寇,对日本、朝鲜缴倭有功的臣子不惜破格重赏,比如对日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赐封为‘日本国王’,对朝鲜谋朝篡位的李成桂予以承认,赐国号‘朝鲜’。另外卫所和水师的建立,也有效的遏制了倭寇的入侵,到目前为止,倭寇入侵之事已经较少,臣以为不足为患。”

    “那么,列位臣工,你们认为倭寇为什么会兴起呢?为什么汉唐无倭患,元朝和本朝都有呢?”

    兵部尚书茹瑺出列道“殿下,臣以为主要是航海技术的发达,汉唐时,我中华多内河水师而少海船,之后海船渐渐增多,至宋朝,海外贸易频繁,收益巨大,开国时富商沈万三就是因为海贸而兴起,所以自然就出现了强盗,所以我朝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即建立卫御敌、建立水师捕倭、禁海断绝商路,目前来说,效果非常好。”

    朱允炆听了茹瑺的话,感觉似乎很有道理啊,那怎么后世觉得禁海祸国殃民呢?想了想道“卫所的事情孤已略知一二,但出海捕倭的事情谁比较清楚呢?”

    茹瑺继续道“殿下,自大明立国以来,最擅长水战的是航海侯张赫,可惜已经去世。”

    “殿下,据末将所知,目前最擅长水战的是中军都督府佥事朱信和前军都督府佥事宣信。”许久未说话的常升道。

    朱允炆听了之后,询问了一下众人,见无异议,就让太监宣二人前来,同时让其他人坐下,赐茶水休息一下。

    过了一会儿,朱信、宣信到了,见礼之后,继续议事。

    朱允炆首先道“二位将军,孤想了解一下出海捕倭的事情,你们是大明最熟悉水战的将领,能否为孤说明一下。”

    朱信大约四十多岁,面色黝黑,一看就是早年经常出海、风吹日晒的感觉,首先道“殿下,自航海侯张赫之后,倭寇已经不多了,所以近年来没有出海捕倭。”

    “哦,那倭寇主要分布在哪里?或者说,如果倭寇再起,大明要如何防御?”

    朱信想了一下道“殿下,臣带了海图,能否在海图上解说?”

    “可。”

    朱信在地上摊开海图,朱允炆望了一眼,看到图上标注的倭国地名,不由得火往上冒,现在倭国只不过是撮尔小国,就已经开始为祸中原,在坐的人恐怕都想不到,不用五百年,倭寇就恒星在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竟然成为对方口中的低劣民族,前世的往事不由的涌上心头

    突然,刘振推了推朱允炆,道“殿下,朱将军已经开始讲了,正问你呢?”

    朱允炆醒过神来,发现现场的众人都在看着他,才发现自己竟然走神了,赶紧道“朱将军,孤想起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请继续。”

    朱信继续讲解,不过心里却在想,殿下看到海图竟然失神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可得好好表现。

    “倭寇自元朝末年就开始骚扰中华,张士诚和方国珍被剿灭之后,其余部入海,和倭国海商、武士结合,盘踞在海岛上,主要是这些地方,澎湖列岛,以及北部的琉球周边岛屿,还有就是朝鲜外海的济州岛也偶有倭寇落脚。”

    朱允炆诧异的问道“那澎湖南部的台湾岛呢?我朝如何防御,那里可有倭寇?”

    兵部尚书茹瑺却抢着说“殿下有所不知,我大明在台湾岛并没有军队和官员,不过那里也确实没有倭寇。”

    “什么?”朱允炆诧异的走了下来,结结巴巴的道“台湾,竟然不在我大明版图?真是岂有此理?”

    在场众人都莫名其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还是茹瑺站了出来,道“殿下,台湾离福建辽远,岛上都是夷人,所以大明没有设立郡县。”

    朱允炆指着台湾岛,冷笑一声道“大明必然要在此设立郡县。”说着就回到主位上坐下,看着在场的群臣。

    群臣不敢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朱信继续说道“琉球就是航海侯出海最远的地方,在那里曾经斩杀大量倭寇,但是从琉球往北,则是日本国的岛屿,倭寇就从这条线,一路南下,到达福建沿海,也有部分北上,骚扰山东和辽东。”

    “朱将军认为如何能根绝倭寇?”

    “这个”朱信和宣信对看了一眼,道“只要执行目前皇上的政策,就可保沿海平安。”

    朱允炆看了看他们的神色,就不强求,道“那么禁海一事呢?列位臣工如何看?”

    大家神色古怪的看了看,最后,茹瑺出列道“殿下,禁海政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禁止民间亡命之徒出海,最后成为倭寇;另一个就是让倭寇无客商可抢,自然就消失了。”

    朱允炆想了一下道“茹尚书的意思是,我们大明有一个赚钱的商路,因为有强盗,所以我们禁止百姓赚钱,不让人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上强悍的会抢劫弱小的,而且还会有强盗出没,是吧?我大明海边的百姓过的困苦不堪,难道只能这样吗?”

    茹瑺语塞,心说然让殿下这么一解释,似乎朝廷的政策不像样子啊,没有能力保护百姓,所以百姓过不上好日子,可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啊。

    徐辉祖犹豫了一下,道“殿下,其实禁海并非没有前例可循。”

    “什么?以前也禁过海?”

    “那倒不是,我华夏自古就修建长城,禁止边民出塞,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禁海,如果不禁止边民出塞,那么边民被蒙古抢了怎么办?或者边民做蒙古的眼线,诓骗入关又怎么办?难道说边民和蒙古贸易不能赚钱吗?蒙古的马匹、牛羊在大明,以及大明的茶叶在蒙古,都是非常紧缺的,如果放开贸易,难道边民会不富裕吗?但这条政策执行了有上千年了,难道就真的没有道理吗?殿下为何只关心海民,不关心边民呢?”

    “是啊,殿下,元朝一统华夏漠北,从山海关往北、出密云至开平、大宁,在元末都是人口密集的区域,遍地炊烟、牛马成群,但现在那些地方已经渺无人烟,这些边民的消失有诸多原因,有的是北元将其掠走,有的是我朝将其迁徙入关,但更多的是自发的逃离,这不就说明了禁海是民心所向吗?如果我朝不禁海,倭寇三天两头打过来,那么海边也会渺无人烟,这和禁海有什么区别吗?”茹瑺也插口道。

    宣信大约四十多岁,白白净净的,看不出来精通水战的样子,刚才一直没有说话,不过这次也犹豫了一下说道“殿下,刚才朱将军有句话没有说出来,倭寇的根源在于倭国,想根除倭寇,必须消灭倭国,就如同想让北方平靖,必须消灭蒙古一样。但消灭倭国和肃清蒙古都很难,一边是无边的大漠,一边是茫茫的海洋,末将和朱将军曾经研究过,很难做到。而且末将还有一个担心,到目前为止,所谓的倭寇只是零星的倭国武士、浪人,如果有一天倭国倾国而来,我们大明该如何应付?”

    “宣将军过虑了,倭国国小民寡,如何能和我大明抗衡,大明兵过百万,民众亿兆,对付区区倭国,岂不是手到擒来。”茹瑺反驳道。

    朱允炆默默的看着两人对话,发现宣信是个人才,是个预言家,不知道是他真这么想过,还是只是危言耸听,又或者他也有宿世记忆?但是他说对了,在几百年后的一天,倭国倾国而来,千万华夏儿女战死,按照自己当时的印象来看,即使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也会是长期的战争;还有一种可能是华夏亡于倭国,倭国的膏药旗飘扬在华夏上空,华夏民族成为亡国奴,想到这里,朱允炆心里如同刀绞一般当然也不能说茹瑺是错的,人不可能知道几百年后的事情,按照现在的情形,倭国即使倾国而来,也只是送死而已。

    朱允炆到今天才明白,禁海为什么广受后世抨击,但是却延续了五百多年,这不是当时的人不够聪明,长城其实就是另外一种海禁,这只是农耕民族保证其种族繁衍,针对游牧民族侵袭的一种自我保护,而这种策略保证了华夏民族一直延续下来;当面对海洋的威胁时,本能的采取同样的策略,那就是扎起篱笆过日子,不让你打扰我,至于篱笆边上的人的死活,相对整个民族来说,就无足轻重了。

    但是朱允炆深知,这种情况不能长久的继续下去了,世界马上要进入海洋的时代了,再过一百年,西班牙、葡萄牙就会签订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西方的触角很快会伸到亚洲,如果等到后起列强英国、法国崛起,对于华夏来说,就太晚了。

    朱允炆继续和大家讨论海禁的问题,最终发现自己说服不了大家,大家其实都不希望开海禁,理由也很充分,只好暂时搁置,待时机成熟再说吧。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