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 建文天下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廷议(一)

第一百三十三章 廷议(一)

作者:孤独的远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最快更新建文天下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朝鲜的消息传到京师,为安全起见,会同时走水路和陆路,其中陆路需要十五天,水路需要八天,所以当朱允炆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十六日的事情了。

    而此时,朱允炆刚处理完山东的事情,周新去山东赈灾,成绩斐然,灾情逐渐平息,只可惜匪首仍然没有拿获,胡濙仍在继续追查。

    教匪起事的原因调查也已经送到了御前,按照铁铉、周新、景清的说法,只要是山东吏治败坏,山东左参政林远齐、济南知府赵宝汉、青州知府齐翰知等人上下起手,贪污救灾粮十五万石,克扣修河补助七万石,而当灾民告到按察使衙门时,按察使梁尚宽不是拒接状纸,就是肆意偏袒,让灾民求告无门;同时山东布政使李语迟对下面的报告置若罔闻,整日忙着吟诗作对,以体察民情为由游山玩水,有怠政之过。

    这些触目惊心、触目惊心的事实,给了朱允炆当头一棒,他本以为自己得天独厚,继承了一个强盛的帝国,又有后世的见识,做起事来应该得心应手,百姓应该安居乐业才是,在后世的历史上,自己文韬武略,万古难及,但现实,显然不是如此。

    所以朱允炆祭起了最后的武器,杀人!

    山东左参政林元奇、济南知府赵宝汉、青州知府齐翰知、按察使梁尚宽就地处决,以平民愤,布政使李语迟罢职还乡,永不叙用;而被教匪攻陷的城池中,官员殉职者褒奖,逃脱者处死,祸及三族,从这里开始,朱允炆确立了一条规矩,失地殉国者褒奖,失地逃脱者族诛,朱允炆想用这种方法,保证官员会小心治理地方,否则民变一起,他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为了他们和家人的脑袋,他们应该会上心一些吧,朱允炆如是想。

    刚收到朝鲜变乱的消息时,朱允炆非常恼火,朝鲜是整个北方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朝鲜不稳,则不仅倭国攻略不可行,东北更是会面临两面夹击,如此一来,则东北不可守,到了这一刻,朱允炆深刻明白,在另外一个时空里,大明为什么对朝鲜那么好,如果想控制东北,那么朝鲜的稳定则不可或缺,要么送给其土地,让其怕失去,与自己交好;要么夺去其所有,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平定朝鲜起源于建文三年,进展一直比较顺利,就在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情况下,出了这种意外,不由的让踌躇满志的朱允炆有一种挫败之感。

    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就召集郭英、宋晟、吴高、徐辉祖、宣信、朱信、张荣、齐泰等人到乾清宫议事,而杨荣尚在山东巡视海防,未曾返回。

    众人到达后,解缙先将齐王朱榑、张紞、瞿能等人的联名奏折念了一遍,奏折是李芳干死的第二天发出的,所以内容并不多,主要是现场勘查的结果和随后的应对。

    据现场勘查的情况看,大火应该是从李芳干的屋里烧起来的,起火迅速应该是屋里浇了烈酒,这一点从内院中的二十三个酒坛可以推断出来;尸骸数量共四十二具,与内院人数相同;死者的死因都是被利刃所杀,据推测应该是有人在他们的酒食中下了药,然后将其一一杀死,凶手可能只有一两人,而凶手最后应该是自尽了,据推测,凶手很可能是李芳干的內侍和护卫,其中內侍的可能性更大,內侍有四人,分别叫全永、金宪、权副、李渡,但具体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了。

    至于凶手,无外乎倭国、李芳远、蒙古,其中倭国最有可能,因为其受益是最大的,但从现场的状况来看,李芳远的可能性最大;至于蒙古,也有可能,但是和倭国一样,很难将此案做的无声无息。

    当然这都是揣测,最后张紞自嘲的道,如果是局外人,会认为是大明下的手。

    而应对策略其实很简单,首先齐王不能继续南下了,安全无法保证,其次快马禀报征东总指挥盛庸,让其小心防范或者返回汉京主持大局,最后向平壤、辽东、北平发出警报,警惕蒙古人突袭。

    解缙念完之后,朱允炆将奏折放在桌子上,笑了笑道“诸位,朝鲜的奏折大家已经看了,该如何应对啊?”

    让朱允炆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发言的竟然是齐泰,他躬身施礼道“陛下,臣以为追究李芳干是谁杀的并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应对李芳干死后朝鲜的变故。”

    “你觉得会起什么变故?”

    “如今李芳干已死,同时也没有留下子嗣,那么朝鲜候爵位就断绝了,如此一来,朝鲜无主,各地官吏很可能会转向庆州的李芳远,甚至会出现叛乱,而叛乱一起,某些野心之辈就会浑水摸鱼,事情将不可收拾。”

    “而李成桂在朝鲜,声名甚著,威望甚高,他起兵以来,击败红巾军、倭寇,平定内乱,实行科田法,分土地给贫苦百姓,再加上李芳远,已接近二十年,李氏已经深得朝鲜民心。李芳远叛后远窜,我大明靠李芳干才迅速稳定了朝鲜,除庆尚道外,我军传檄而定。”

    “但是如今,臣担心江原道、忠清道都有可能出现变故,一旦他们与李芳远联手,那么汉京的瞿能和全罗道的盛庸就会被分成两段,相当危险。”

    “所以臣建议立刻调兵入朝鲜增援,同时派海军对盛庸部进行补给,迟则不及。”

    “嗯,”朱允炆点了点头“很好,其他人呢?”

    郭英看了一眼宋晟,拱手道“陛下,齐大人所言甚是,增援朝鲜势在必行,但末将以为朝鲜不过是苔藓之疾,平定并不难,真正麻烦的是蒙古。”

    “自二月底以来,开平、大宁、通辽一带出现了少量的蒙古骑兵,河北都司、河北行都司都发来奏报,要求增援,具体的方略已经呈送御前,陛下已经批准了,但如今朝鲜出事了,末将担心之前对蒙古的预估是否存在偏差,蒙古人南下的可能性可能比预估的更大。”

    郭英的话一出口,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强烈反响,其实大家的感觉都差不多,朝鲜应该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是蒙古无小事。

    朱允炆想了一下,道“兵部、军需部的意见呢?”

    “臣附议!”

    “末将附议!”

    “好,那就尽快拿出一个防范蒙古的方略,尽快实行,军情似火,一天也不能耽搁!”

    “是!”

    “徐辉祖,你呢?怎么不说话?”

    “回陛下,末将以为,以我们大明的国力,抵御蒙古和平定朝鲜都不难,但末将忧虑者有三,第一、蒙古人是否会进攻东北,东北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防御,是否会打断东北建设的节奏;第二、参谋部、海军都督府已经开始做攻略倭国的计划了,是否要停下来,或者是否要修正;第三、李芳干已死,朝鲜的体制需要陛下做决断,是寻找李氏或者以前的高丽王氏继位,还是干脆设为郡县?”

    “这”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