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 阳光下的德意志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九

第一百五十六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九

作者:奥总的马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最快更新阳光下的德意志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s首先还是感谢名字起的神烦、懒喵晚期两位书友的打赏,谢谢您们的支持。

    六月柏林的天气凉爽宜人,但同样是六月的北京城,却是炎热与干燥的。

    在大海上漂泊了一年多,有过多次穿越赤道的经历,早已让海因里希王子早已不畏寒暑,但是真的从香港北上,来到了北京之后,海因里希还是感到六月北京酷热难耐。

    海因里希一行人的路线计划,是香港上船,途径厦门、宁波、青岛后,从直隶的大沽口上岸,坐马车穿过天津城,而后沿着京杭大运河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通州,到达北京城。

    可以说,每个初次来到东亚的西方人,对清国国都的想象,都停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那个神秘的、遍地黄金的、人人绫罗绸缎的东方都城描绘中,那个让几代西方人为之神往的伟大都城。

    初到亚洲,第一次访问这个伟大游记中的神秘都城,让海因里希在从香港出发前,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和期待,但是刚一登上船,巴兰德公使却对海因里希先浇了一盆冷水。

    “亨利,你要知道期望越高,失望就会越大。我这里有本小詹姆斯布鲁斯伯爵先生写的小册子,我觉得你应该先看看它,毕竟这位伯爵先生,可是现代西方最早描述这个东方国家的人。”

    小詹姆斯布鲁斯伯爵,也就是苏格兰额尔金伯爵第八代传人,在1860年率领英法联军向北京进军的过程中,曾将自己在东亚的一路所见所闻写入日记,而后汇集成册在西方社会出版,引起巨大的轰动。

    无论如何,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与十九世纪额尔金伯爵小册子,对这片土地、风情和人物描述的巨大反差,反而激起了海因里希更大的好奇。

    初到大沽口时,英国人的商船刚刚进入海河河口,站在甲板上的海因里希远远的看见了,在海河南北两岸,清军修建的大沽口炮台群。

    这些由砖石垒砌而成的青色炮台,在海河两岸的杨柳掩映,与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很有几分诗情画意。

    在巴兰德公使的努力介绍下,海因里希这才明白,这组庞大的炮台群中,最大且最为显眼的五座圆形炮台,被清国人称为“威”“震”“海”“门”“高”。

    “清国人极其重视海防,而且还很浪漫,居然会为炮台起个浪漫名字。”海因里希微笑的评价着自己对清国的第一印象,但是这份浪漫的感觉,在海因里希的心中也仅仅维持到登岸之前。

    一登上清国的土地,海因里希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带来这种贫困感观的,恰恰是清国总理衙门前来迎接德国使团的官员们造成的,这些官员雇佣了大量的天津老百姓来为德国使团服务。

    这些雇来为德国使团端茶倒水、扫地做饭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清国人,在海因里希眼中,每个人都是如此消瘦,在这群清国人之中,海因里希根本找不到,类似德国普通人的啤酒肚身材,或者德国普通人喜气洋洋的脸。

    登岸伊始,享用过清国官员准备的丰盛午餐之后,海因里希惊讶的看到,清国官员支付这些清国普通人的报酬,居然是他们吃剩的残渣剩饭,以及使团和清国官员们用过的茶叶。

    与给自己百姓的残羹剩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使团所受到的清国朝廷礼物,这份礼物在海因里希的眼里,绝对是自己所见过的最慷慨的礼物。

    刚到大沽口的码头,海因里希在船上就远远的看到码头外的空地上,拥挤着大量牛、羊、猪,甚至还有大量的家禽。当巴兰德公使告诉海因里希,这是这个古老国家迎接外国使者最高的传统礼仪时,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牲畜们,海因里希不由得大感惊讶。

    按西方外交惯例,除受到当事国特邀之外,一般使团来访的费用是自理的,从食物到交通,再到住宿都是如此,但是迎接海因里希王子一行的清国总理事务衙门的两位官员,却告诉海因里希王子,自他们踏上清国土地伊始,他们一行人都将受到清国朝廷,免费且奢华的接待。

    而这些迎接德国使团的牲畜们,仅仅是开始而已。

    看着这个第一份慷慨且丰盛的礼物,海因里希依稀看到了马可波罗笔下,那个东方国度超级富庶的模样。但是对这个富庶和慷慨的评价,在海因里希看来,似乎只能适用于这个朝廷,而与普通人无关。

    最直接的例子,因为这两位清国官员送来的牲畜过多,有些牲畜和家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拥挤和碰撞,已经变得奄奄一息,所以接受这些礼物的德国使团,准备把这些死去的动物丢弃掉。

    但在周围看热闹的清国普通人,发现德国人的这个意图之后,却一拥而上,争先恐后的去抢这些弃物,有些手脚快的,直接用海河的水将它们洗干净,而后迅速的找来容器,把它们腌在盐里。

    对此情形早就见怪不怪的巴兰德公使,轻声对初来的海因里希解释道,“亨利,别觉得奇怪,普通的清国人想吃上肉食,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古老国度,这些下层人们的无礼与鲁莽,是源于长期的饥饿与贫穷,所以,亨利请原谅他们的鲁莽和无礼吧。”

    “马克西米连叔叔,我不是对这群普通人的行为而感到吃惊,我只是觉得”海因里希用手搔了搔头发,“我只是觉得,这么对待普通人的朝廷,他们的统治恐怕无法长久。”

    巴兰德公使耸了耸肩膀,无奈的说道,“恰恰与我们的认知相反,清国的皇帝们统治这个国家的几百年时间里,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一直如此,那怕是经历了前几年那场可怕的内战,清国的皇帝和政府还能有效的控制这个国家,如果没有什么的意外,看起来他们能再统治几百年。”

    “而他们。”巴兰德公使用嘴示意周围正在围观的清国民众们,说道,“他们是一个难以描述的民族,他们特别善于忍耐,能忍耐那些,在我们西方人看来不可能忍耐的事情。”

    “亨利,这个国家很古老,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虽然现在落败了,但是这个民族,尤其是他们的贵族和官员却从未认识到这点,他们很骄傲,骄傲到排斥一切可能改变这个国家传统的事物。”

    “要理解这片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亨利,你还需要先从一个观察者做起,仔细的看看这个神奇国度的一切,震惊,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巴兰德公使,用力的拍拍海因里希的肩膀。

    事实证明,如巴兰德公使所言,这只是海因里希一连串吃惊的开始。

    从大沽口前往天津城的路上,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庄。海因里希敏锐的注意到,除了在村庄的周围,这一路几乎见不到树,只要远远望去有成片树木的地方,必定是一个村庄。

    当穿过村庄的时候,海因里希看到的房屋,通常都是茅草盖顶,泥土做墙的低矮平房,穿过多个村子,偶尔才能看到一座用灰色砖石垒砌的院子。这一路走来,决无一幢像德国容克们高大房屋和农舍,海因里希触目所及,在树木遮掩下的清国村庄,一副贫困的景象。

    唯有穿过农田时,成片的碧绿的麦田才给了海因里希一点轻松的感觉,因为是午后,农田里没有做农活的农民,海因里希无法比较德清两国农民,用来劳作的农业工具之间的差距。

    如果说农村给海因里希的感观还是贫困,那天津城给海因里希的印象,则是彻头彻尾肮脏和丑陋。

    夏日的天津城里,在知了声嘶力竭的叫喊下,骑在马上的海因里希举目望去,天津城内清国的头癣患者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头上顶着疥疮的黄癣和脱发症的清国人,这种情形让刚吃过的午饭的海因里希,无法忍受只想呕吐。

    努力的将目光,从周围围观人群的脑袋上移去,海因里希的目光落在天津城内的道路上,从道路的规模来说,宽阔,非常宽阔,一点都不输于菩提树下大街。但是除了宽阔外,这条道路却一无是处,到处是坑坑洼洼,路面由碎石和煤渣铺就。

    而在海因里希心中,与之相比较的菩提树下大街的路面,却是由整块的石板铺就,柏林的城市管理者,甚至不允许路面的石板有丝毫的破损,但凡出现破损都会立刻更换,绝不会让这种路况出现在城市中。

    看着这种糟糕的路况,海因里希只能把这个问题,归咎于天津官员的失职与渎职。

    与糟糕的道路相呼应的是天津城内的建筑,道路两旁店铺虽然众多,但是腐坏的柱廊和松动的桁梁,说明这些建筑都是些有年头的老建筑,举目四望城内到处也都是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和废墟,海因里希实在找不到,有任何破土动工建造新房的迹象。

    海因里希轻轻地摇了摇头,心道,“看起来这个古老国家的这个城市,很久没有新建筑了,一个不兴建新建筑的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说明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上,早已停滞不前了。”

    直隶总督府派来保护使团,同时也是维持秩序的衙役们,正在手挥鞭子用力的抽打敢于靠近使团马车的人群,这也衙役的服装,与围观的人群一样,根本谈不上什么整洁干净,甚至一个德国的最朴素手工匠的服装,都比这些衙役体面。

    而这些围观德国使团的好奇人群,根本就无视衙役们手中的鞭子。衙役们的鞭子落在这些人的身上,只不过把本已破烂的衣服,再抽的更加破烂一些而已。

    “上帝呀!”海因里希无奈的摇了摇头,转头对巴兰德公使说道,“亲爱的马克西米连叔叔,我们是不是应该抗议下这群官吏的做法,这些清国普通人只是好奇而已,完全没有必要抽打他们呀。”

    巴兰德公使看着海因里希同情的脸,无奈的耸了耸肩膀,对陪同总理事务衙门官员交涉了几句之后,转身对海因里希说道,“亨利,清国的官员说了,如果不驱离他们,他们会阻碍我们的行程的,清国官员坚持这是他们办事的传统,几千年来,他们都是一直如此管理这些人的。”

    “啊,几千年都是如此?!”海因里希诧异的问道,“难道他们不知道,在一个外国使团面前,如此鞭打自己的民众,这在欧洲中世纪都是已经废止的法律吗?”

    “而且,每个欧洲领主都知道,如此作践自己的属民,在外人看来,只能引起旁人对这个领主更多的蔑视吗?”

    “亨利,这里是东方,是一个没有西方文明的国家,这是他们的传统,按照我们外交政策,我们不应该去干涉,这种事目前属于清国的内政。”

    “这真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外交政策,这一点都不符合我们信仰的基督教精神,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应该把文明带到这里”

    “是的,亨利,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柏林希望先帮助清国获得物质上的文明,柏林认为一个富足的清国总比贫穷的清国,更容易接受西方的现代文明,所以这才是你这次拜访的重要目的。”巴兰德公使尽力的解释道。

    带着无尽的遗憾,海因里希穿过了天津城,来到到运河边,准备换成清国准备的船只,沿京杭大运河前行至北京城。

    为了让德国使团尽快进京,两位总理事务衙门的官员临时决定征用百姓拉纤。海因里希看着这两位官员对着自己随从一阵吆喝之后,不一会一位穿着盔甲的官员带着一小队士兵急匆匆的赶来。

    熟悉清国官制的巴兰德公使为海因里希介绍道,“这两位官员召见的这位将军,他是清国负责粮食运输部门的一位将军,按照清国的官衔应该称为总兵。”

    巴兰德公使所说的这位总兵,是直隶河道水利总督下面的天津总兵雷鸣,也就是常说的漕运总兵。

    在海因里希眼中,这位将军对两位来自总理事务衙门的官员很是做了一番繁琐的见面礼,而后站在两位官员的面前毕恭毕敬的接受训斥。

    巴兰德公使看了一眼一脸惊色的海因里希,解释道,“在清国,文职官员要比将军们的地位高,那怕一个再小的文职官员都可以训斥一位阶级比自己高的将军。另外,清国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北京的官员出去,自动升三级。”

    “将军们如此被羞辱,难道还有一个军人的尊严吗?没有尊严的军人怎么打仗?!”海因里希一边摇着头,一边低声的抱怨道,“军人视荣誉为生命,要着这件事发生在德国,我想德国军人要向这个官员的脸上扔白手套的,只有杀死他,或者被杀,才能捍卫这份军人的荣誉。”

    “上帝呀,清国的军人简直太不可思议”

    接下来,这位天津总兵的表演继续震动着海因里希几乎已经麻木的神经。雷总兵召集拉纤人手的办法很简单,他将自己的士兵派出去,开始扫荡运河两岸的天津的村庄,很快的把百姓们从他们的村庄里赶了出来。

    在海因里希后世的回忆录中,是如此描述这段场景的,“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这群人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们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士兵们的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可这位雷将军面对这些恳求却丝毫不为所动,仅仅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否则他们将会被杀头。”

    “这是一幕在欧洲无法想象的场景,这位雷将军的专断反映了,清国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仅仅是一位将军,就能迫使一群诚实而勤劳、或者事业有成的民众抛家离子,去从事对自己有害无益的劳役,这是清国不公正和暴虐行为的体现。”

    “这些可怜人拉一天的纤,大约只有五十芬尼的工资,而且清国的雷将军不但不食物和安排住宿,而且还不给他们回家的路费。这样的劳役无论在那里,都会被认为是残忍的奴役,所以许多清国人并不想要这份工资,他们在这一路上不断逃亡。”

    “在残忍的杀死逃亡者的同时,为了找到替代者,这位雷将军派手下的士兵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起来加入纤夫的队伍。士兵们不停的鞭打这些,明显的缺衣少食,瘦弱不堪的纤夫,以催促他们加快拉纤的速度,看着这些士兵手中的长鞭毫不犹豫的抽向这些可怜的人身子,在我的眼中,这群可怜人仿佛就是一队的马匹。”

    “更糟糕的事,在沿着清国这条著名的运河前进时,我在河道里漂浮的垃圾里,随时都有可能看到一只只苍白的小手,它们来自于弃婴。上帝呀,弃婴在基督教国家中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但是这里却视为平常。”

    “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身上系着葫芦,就这么漂流在过往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一条狗的话,也许更能吸引船上这些清国人的注意。”

    “清国的官员在全力的贯彻皇帝旨意,在一切迎接我们的环节中,全力展示这个东方帝国的富强,送给我们的礼物异常的丰盛,沿途接待我们的官员也是毕恭毕敬,但是,我想这个帝国皇帝的旨意,毕竟没有被每一位普通清国百姓们所领会。”

    “我们沿途所见的城镇和贫穷的普通人,已经被毫无尊严的奴役,这些细节暴露了这个外表繁荣富庶,处于盛世中的大国,令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一面,贫穷。”

    “在离开通州5个小时之后,当我们走过一段特别糟糕的马路后,豁然看到一堵高大的城墙威然挺拔在我们的面前。城墙环城而建,高高的塔楼间或耸立在城墙上,顶部镶嵌着彩瓷。其中的一座塔楼引出一扇城门,我们由此进入北京城内,也就是清国人都城。”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